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六部门联合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工作任务》),明确了2023年下半年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和工作安排。
今年下半年,将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推进医药领域改革和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6个方面(共20条具体措施)推进医改工作。其中,多条提及中医药下半年工作重点,包括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县级医院及农村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等。
统筹推进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
《工作任务》提出,相关各部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等要按职责分工负责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建设。统筹布局综合类、专科类、中医类的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效评价,推动建立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去年7月,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设置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的通知》,要求以中日友好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带动全国中西医结合领域建设与发展。
据悉,中日友好医院已有38年的中西医协同工作基础,具备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学科体系,已开展了多个中西医结合门诊、多学科会诊和中西医药物并用等临床服务模式,遴选出了适宜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专业、病种,制定了相应的诊疗指南和方案,建立了中西医协同医疗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多个单学科为主、多学科交融的诊疗平台和名老中医工作室,开展各项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并积极推进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医疗联合体、专科联盟等工作。目前,中日友好医院已有9个学科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
《工作任务》明确指出,要持续提升地市和县级医疗水平,依托现有资源,指导地方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强化科学合理网格化布局。选择若干城市开展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试点。持续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
今年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在今年上半年,试点城市完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同时,还强调深化中西医结合,支持中医医院加入或牵头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发展中医药特色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服务,鼓励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促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提供中西医结合服务。
重点提升农村医疗服务能力
除了关注地市和县级医疗水平提升外,《工作任务》还要求加强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拓展乡镇卫生院康复医疗、医养结合等服务功能,合理发展社区医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和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在城乡社区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新农村中医药服务模式,完善农村中医药工作机制,推进农村中医药工作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是健康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点。要让中医药与乡村“零距离”,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才是根本,将中医药服务更充分地融入到百姓生活中,让居民在切身体验中感受到中医药并不古老神秘,而是清新健康、便捷好用的现代生活帮手。
建设10个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工作任务》指出,加快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和老年医学科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中医康复中心。
今年2月,在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中提出,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主体,分批规划建设1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鼓励在中医药服务模式、产业发展、质量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据了解,目前已有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7个省份首批获准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作为智慧中医及大健康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商,鹰眼智慧中医立足现状,利用公司多年的中医研发及技术优势,基于“检、诊、疗、评、管”一体化全生命周期中医特色服务模式及系统解决方案,贯彻国家中医药发展政策,统筹相关资源,重点参与城市紧密型医疗集团网格化建设布局工作,将自研优势中医检验设备重点推向农村地区,辅助基层中医服务能力提升,服务国家分级诊疗政策;未来,鹰眼集团还将瞄准中医优势学科,加强中医红外科研力度,服务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